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努力走出具有苏州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关于“推进人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之苏州样本”的调研

2022-09-09 19:19:15 624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总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主线,在提升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市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按照“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总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文明城市创建为主线,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以其实践探索加深了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在新的征程上,苏州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文明城市创建的使命担当,更为自觉地将其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文明城市创建的使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部署,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建设才能不断取得新成就。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中首先要运用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国史资源,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伟大建党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更具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其次,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从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中汲取营养,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要注重引导从典型学起、从小事干起、从自我做起,做到坚守理想信念、坚守前进方向、坚守正义良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任务,广泛宣传教育、深入探索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苏州实现“先行示范”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宣传阐释、基层宣讲、主题教育等活动;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张家港市作为蝉联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坚持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实践张家港精神相结合,坚持以守正创新的姿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先领跑,大力塑造城市精神特质,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源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要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先进文化建设为实现途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入研究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特点,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充分发挥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价值引导和精神推动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苏州将吴文化传统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提出的“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的苏州精神,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形成的又一精神财富,与“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一起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之中,成为苏州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4.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引领,推进人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的过程。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目标,又是现代化的动力。推进人的现代化,要求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充分体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从人的本质特性中阐释人的发展问题。他指出:“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的、‘单向度’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提出“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目标定位,赋予了精神文明建设更广更深的内涵。苏州把“文明”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价值观建设引领人、以道德教育塑造人、以文化熏陶滋养人、以行为养成规范人,通过持续高标准创建文明城市,着力推进人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让苏州成为文明和谐的“人间天堂”。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创建全过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苏州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创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把人民满意作为创建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担当、重落实、求实效,创建过程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苏州在满足群众需求、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过程中,着力推进人的现代化,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广泛组织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公民开展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各类主题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市民形成良好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使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成为苏州市民的新风尚。

夯实道德文化基础设施,营造道德实践的社会氛围。近年来,苏州在全市城乡广泛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文化长廊、文化墙、主题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市民身边的生活景观。特别是苏州公民道德馆(近千平方米)和思贤广场(3.15万平方米),为苏州市民提供了道德教育专题场馆和道德活动实践基地。苏州还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建成各行各业特色文明实践点万余个,为道德文化深入基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借助基层平台,打通道德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公里”。依托遍布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苏州得以将“道德评谈”、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巡演”“百姓名嘴宣讲”等一批优秀主题活动送到群众身边,让所有市民都能近距离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与熏陶,在全社会极大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在学校开展“小举动大文明”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优秀感言评选活动,启动“青春与价值对话”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深入企业和机关开展巡讲巡演、报告会、座谈会,打通道德文化宣传和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借助全媒体阵地,最大程度扩大道德实践活动影响力。苏州近年来建立了传播道德正能量的全媒体阵地。通过这些阵地,苏州开展了众多网络文明传播活动。这些活动通过媒体线上传播,引导市民在线下进行道德文明表达,感召了众多市民加入道德实践的行动中。此外,在重大时间节点,苏州充分利用传播阵地组织各类新闻宣传活动,在扩大活动传播力和宣传效果的同时,提升了苏州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2.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让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古城交相辉映

苏州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积极探索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方式途径,打造出了一批兼具传统与现代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社区行、文化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到“寻常百姓家”,让先进思想文化真正在老百姓心中“扎根”。

结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苏州创造性地开展“道德评谈”故事汇活动,把道德教育搬上舞台,以多样化的手法立体式刻画道德模范,让听众在艺术欣赏中感悟道德良知、提升精神境界。苏州还借助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关爱道德模范、志愿服务、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展示等活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

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把先进思想文化送到群众身边。苏州依托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群众文化“五个一百”工程,推动各类文化产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持续推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办好苏州阅读节、少儿艺术节、第三届苏州青年话剧节等活动,为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和载体;举办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惠民展演季等活动,将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产品送到群众身边。不断完善文化数字化服务体系,着力打造“苏州文化云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文化活动信息及场馆设施资源,打造一站式文化服务生态圈,让先进思想文化更好地在群众中传扬。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先进思想文化深入少儿内心。近年来,苏州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组织开展“苏州美德少年”“强国好少年”评选宣传主题活动,开展“喜迎二十大 筑梦向未来”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同时,通过“花季杯”“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在青少年中弘扬和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打造“家在苏州·e路成长”活动品牌,整合150余家校外体验站,使社会资源融入未成年人教育,打造“成长苏州”云服务平台,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3.充分发挥榜样的无穷力量,营造良好小气候促成文明大气候,推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苏州坚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精心选树全国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重大先进典型,深化功勋荣誉表彰宣传教育,选树一大批优秀榜样,将榜样的力量不断传扬至社会方方面面,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能量。

完善先进典型选树机制,更多关注市民身边的“好人”。近年来,苏州大力培育和选树各类先进典型,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寻访身边的感动”等活动,积极引导发现市民身边的先进典型,截至2021年底,全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全国重大典型16人次,中国好人192人,全国学雷锋先进21人(项),省市级先进典型超千人。为全社会营造了一种发现美、发现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深化先进典型学习宣传,让榜样的力量更好地传播。苏州近年来不仅大力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巡演,而且创新活动形式,极大增强了先进典型的引领力、感召力。充分利用榜样资源,推动基层建好用好“好人园”“好人馆”“好人一条街”及善行义举榜等教育阵地,着力营造学习先进典型的社会氛围。还利用全媒体阵地,不断扩展典型示范的广度和深度,在更大范围传递道德正能量。

做好关爱礼遇身边好人工作,营造“好人有好报”的社会氛围。2013年,苏州市成立了江苏省美德基金会苏州分会,同时建立了帮扶、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常态长效机制。实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关爱帮扶礼遇计划,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好人、好人好报的文化环境。从2016年开始,苏州市文明办设立专项经费,组织实施“传帮带”工程,鼓励身边好人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公益项目,支持道德模范更加主动地投身社会的道德建设。

4.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让志愿服务之花结出城乡文明之果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苏州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成立苏州市志愿者总会,开展项目引导扶持,让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苏州志愿者总人数为291.46万人,志愿团队总数达26239支,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达443.32万场次。

健全志愿服务机制,组建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苏州坚持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方式,组织引导更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在中心(所、站)指挥协调下,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顺应时代之需,更好融入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注重夯实一线志愿力量,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返乡创业人员、群众性活动带头人的作用,涌现出周根宏等一批杰出的志愿者。

调动各方面志愿服务力量,不断拓宽志愿服务参与渠道。通过集中式课程化、分布式活动类、嵌入式行业性三类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各行各业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思想引领、法治宣传、安全自护、心理健康、体育运动、手工制作、苏式文化体验等陪伴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工作思维,升级苏州志愿者智慧云服务平台,实现志愿服务工作链条全流程数据化管理。打造志愿公益微信矩阵平台,集聚100余家优秀志愿组织的微信公众号,推动线下交流线上协作,着力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志愿服务的传播力、影响力。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志愿主体“显担当”。姑苏区虎丘街道观景社区党组织组建老娘舅调解志愿服务队,十余年调处了数千起各类矛盾纠纷,纠纷调处率达到97%。吴江区松陵街道二村社区党委创立“石里花开”党建项目,聚焦民生小事,聚集多方力量,建成鲈乡二村党群志愿服务站,组建“夕阳红”党员志愿者队伍,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贡献红色力量。

5.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步推进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建设,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化

苏州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充分发挥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先发优势,推动全域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互动相促。

深入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推动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张家港市坚持将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辐射,经开区(杨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学起来、慧起来、艺起来、趣起来、动起来”五大活动为载体,设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五大服务阵地,打造城乡居民的“精神家园”。近年来,苏州实施公益性小剧场“三百计划”,打造了一批遍布街头巷尾、百姓喜闻乐见的公益性小剧场。全市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实施群众文化“五个一百”工程,开展舞台艺术“四进工程”、数字电影“四进工程”,全面提升了文明乡风。

构建“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圈,文化赋能激发城乡活力。苏州以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设施为重点任务,制定《苏州市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5)》,实现全市所有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打造城乡“10分钟文化圈”。全面推动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建成贯通城乡的全市实体书店网络体系,有效实现了图书馆服务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功能延伸,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共文化建设的成果。

创新开展“三进城”活动,力促城乡互动“反弹琵琶”。针对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苏州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同时,创新开展了“三进城”活动,把农村的特色农副产品、民俗文化和乡村文旅等引进城市,以文明成果反哺城市。多年来,以发端于农村地区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为代表的“三大法宝”,已成为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一大批来自农村的先进典型事迹得到广泛传播,让乡风文明带动城市文明的提升。

6.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导向,尊重精神文明发展规律,创新体制机制和创建方式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长期的过程。苏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导向,尊重精神文明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同步落实常态长效管理和重点领域整治。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创建工作常态长效。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中,苏州把“机制的守正创新”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先后制定出台了《苏州市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苏州市公共文明建设规划纲要》《苏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州市建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等文件,成立了美德基金会、德善之城文明促进会、企业社会责任联盟、良知公益基金等社会组织,实现了公共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创建工作组织机制、文明城区创建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重点督查及协调机制、社情民意快速办理机制、社会宣传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保持常态形成长效。

完善督查体系,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苏州市完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工作模式,以“晾晒比拼”为导向,建立“每日巡查、双月通报、年度考核”督查机制,通过巡查通报机制,整改各类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同时,不断深化不文明现象曝光机制建设,整合资源建立“文明曝光台”栏目。全市还推动完善了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服务规范,使之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同时每年常态化开展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和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督查,有效提升了文明城市建设水平。

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创建方式满足群众需求。全市深化“众说学习”理论宣讲品牌建设,推进“百名局长百场宣讲”活动;常态长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深化道德风尚塑造,推进“苏州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深化“苏州师说”等创新活动,实施劳动教育三个“百千万”工程,做优“成长苏州”品牌。苏州还创新乡风文明创评工作,加快推进文明积分试点,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命名一批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美丽菜园,开展最美家庭寻访。

7.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苏州坚持立足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受惠,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创建工作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引导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汇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智慧和力量。

聚焦民生实事,扎扎实实增进民生福祉。苏州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持续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今年明确的33项民生实事项目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过去五年,苏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2%和8.4%,收入倍差缩小至1.85;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61所,增加学位35.1万个,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16.1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1%;新增三甲医院6家,市公共医疗中心等一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使用;基本建成城乡“10分钟文化圈”和“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810元提高到1095元,平均期望寿命超过84岁,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发挥主体作用,让群众广泛参与创建。全市发动市民广泛参与“啄木鸟”巡查行动,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同时提升了人的文明素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让每一个家庭都参与到文明创建中来,在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一本“家庭诚信积分卡”小册子,积分评定包含美丽家园建设、文明家庭建设等六大方面内容,促进了文明创建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

推进数字建设,展现美好“苏式生活”。数字经济已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3300亿元,互联网成为文明实践的新阵地。在苏州,“不停车、不取卡、不扫码”的ETC无感支付省时方便;苏州城市生活服务总入口“苏周到”APP让涉及生活的各类服务一键搞定。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城市大数据可视化运营平台等服务门户,让广大企业和市民办事及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苏州积极提升数字化能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距离”,打造主客共享的文旅总入口“君到苏州”,一站式提供16项服务功能,首创“旅游+铁路”模式,打通散客乘火车游苏州的“最后一米”。2021年,苏州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这反映出市民所体验到的舒适感、成就感、获得感、归属感和未来感,展现了城市发展的综合实力。

新华传媒智库调研组

(本文节选自“推进人的现代化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之苏州样本”的调研报告)

来源:交汇点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