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23:20:22 | 浏览:5661
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
温州,自2016年常住人口被杭州超越以后,如今又面临宁波的强劲挑战。2021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温州常住人口增量仅为7.21万人,远低于杭州(21.68万人)和宁波(13.97万人),甚至低于嘉兴(11.51万人)。杭州之后,谁是浙江第二个千万人口城市?
从曾经的浙江“人口第一城”,到如今可能连“老二”都保不住,温州到底怎么了?
温州,地处浙南山区,这里重男轻女观念突出,长期以来是浙江省的超生重灾区。改革开放以后,凭借“温州模式”的兴起,温州一度成为中国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大量外来人口加上本地存量人口,造就了温州浙江“人口第一城”。
2000年,第四次全国普查人口显示,温州常住人口达到756万,分别比杭州和宁波多出67.89万人、159万人。2010年,温州人口率先突破900万,继续居浙江首位。按照当时的发展趋势,温州有望在“十三五”末成为浙江第一座千万人口城市。
然而,事情却出乎人们的意料发生了大逆转。2011年起, 温州人口开始低速增长。2016年,温州人口增量、常住人口总量双双被杭州超越,痛失了多年保持的浙江“人口第一城”。
到了2021年,温州与杭州的人口差距已经拉大到了256万。更为糟糕的是,按照当前人口增速计算,宁波常住人口将在3年后超越温州,温州的排名将退居至“老三”。
那么,温州的人口问题出在了哪里?数据显示,2006~2015年十年间,除了2009年,温州的常住人口数量均高于杭州,位列浙江第一。从人口增量上来看,从2011年起,温州外来人口就开始低速增长,2012年温州仅增长约1.3万人,此前温州人口增量普遍超过10万人。
2014年,温州人口可怕地出现了负增长,当年总人口减少了近13万人,常住人口总量低于2010年“六人普”数据。那么,这期间,温州究竟发生了什么?2013年,温州强力推行了以“减员增效”为核心的综合大整治行动。
那么,何为“减员增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行政手段,驱逐低端产业和人口。减员增效行动开展以后,温州鹿城区的双屿街道的务工人员数量由当初的34.8万人下降至2014年6月的25.7万人。同一时期,龙湾、瓯海两区也出现了外来人口大量下降。
2016年,温州设立“三改一拆”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全市开展“大拆大建”专项行动。短短一年时间,温州就拆掉旧住宅区、城中村、旧厂区1667万平方米,处置违法建筑1400万平方米,相当于拆掉了半座城。
温州对产业、人口“一刀切”的做法无异于是“自废武功”。当城中村被大规模拆除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温州,开始缺乏廉价租赁住房,以至于租金等生活成本上升,最终“恶果”很快显现出来。
2017年,温州市规上企业用工人数比上年减少1.72%,2018年继续减少3%,2019年1-5月份再减1.8%。“七人普”数据显示,2010-2020年温州人口增长仅为45万人,增长率排名浙江倒数第2位。从增速来看,2000-2010年,温州的年均人口增速是1.9%;2020-2020,温州的年均人口增速是0.48%,增速下降了75%。
除去自然增长的人口,实际上,温州这10年外来人口基本处于净流出状态。而在同一时间维度,杭州、宁波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后,两市人口出现大幅增长。
例如,杭州连续6年人口高位增长。2017年,杭州常住人口猛增28万,2018年增量达到33.8万,2019年和2020年的增量分别达到55.4万和57.6万。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破1200万,已经远远将温州抛在了后面。
温州这十年人口遭遇增长危机,与温州经济一脉相承。温州“大拆大建”之后迎来了大建大美了吗?并没有。2017年,温州对过去的政策矫枉过正,不再提“减员增效”,并效仿杭甬出台了一些人才政策。
然而,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引才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外地人才不愿意来温州,就连温州人也开始往外跑。数据显示,有175万温州人在国内其他地区创业,温商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但温州却不是他们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
虽然,这些年温州一直倡导“温商回归”,但真正回归的温商大企业屈指可数。而那些已回归的温商项目,其实并没有把真正核心业务进驻温州,所谓的回归也只不过是献殷勤和回乡圈地而已。
产业转型成功了吗?除了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这些产业,时至今日,温州还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新兴产业?学人家一线城市玩“腾龙换鸟”,笼是腾出来不少,但新鸟没飞进来,自己却转出了个寂寞。
温州不仅远离长三角核心区,也不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随着经济上失去了10年,温州与杭州、宁波的差距逐渐拉大,昔日的浙江“铁三角”也已变成了“杭甬双城记”。
不仅如此,温州可能连浙江第三城都保不住。曾经的浙北小城,嘉兴正奋力向浙江经济第三城发起冲刺。自2014年被浙江赋予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使命之后,嘉兴经济一路开挂,多项经济指标已经跃居浙江前三。
2021年嘉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3万亿元,居浙江第3,工业增加值也是温州的一倍。从产业体系上看,嘉兴已形成微电子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三大增长引擎。
此外,嘉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17.5亿美元、居浙江全省第3;引进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26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95个、总投资超亿美元产业项目249个。
2021年嘉兴市第九次党代会再次强调,到2025年嘉兴GDP要达1万亿,挑战温州不言而喻。随着嘉兴的崛起,一场浙江第三城争夺战已经悄然打响。浙江第三城大洗牌!嘉兴抱紧上海大腿,吹响了赶超温州的号角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
绍兴市上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近期,省局抽检发现经营单位销售的牛蛙(活体)抽检不合格,现将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通告如下:抽样编号为SC22330000532470的牛蛙(活体)抽检不合格核查处置情况(一)抽检基
来源:温州广电-快点温州日前,我市印发《温州市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围绕“五城五高地”战略任务,聚焦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五大领域,分战略任务分领域安排重大建设项目543个,总投资18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殷诚聪“这温州城,真是一天一个样。”温州老城区谢池巷,一对老街坊见面寒暄,连连感叹。说起城市之变,有人会摊开地图,看温州版图上实施“拥江面海”战略,重塑城市空间;也有人会指着大街上的“威马”出租车,展望着“核风光水蓄氢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夏丹 周琳子01 重返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6%,创历史新高,增速高于全省平均7.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7.5%;规下工业增速居全省第1。”“规上工业企业净增680家、总量居全省第2。”“工业技改
发布日期:2017-11-1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引蛇出洞“一窝端” 作者 曹琳琳 毕传国 2013年3月5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水利局原副局长王敬香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追缴非法所得5.3万元,上缴国库。至此,这起涉及该区水
据浙江新闻消息,3月13日上午,衢江区在“应检尽检”样本中检出一例初筛阳性人员。该感染者为女性,浙江衢江人,在衢江仁济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现居住地为衢江区廿里镇白马新村。根据衢江区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具体信息进一步流调中。衢州市衢江区新型冠状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梅丹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舟山是浙江向外发展的一扇门。海滩海风海鲜,是大海给予舟山的一片旅游红海,而“无中生油”“聚气发展”的发展路径,则是深海赋予舟山的一片全球化蓝海。舟山风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011年,舟山群
(抗击新冠肺炎)浙江衢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70例本土 溯源仍继续进行中新网衢州3月19日电 (记者 张斌)截至3月19日12时,浙江衢州“3.13”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70例,其中衢江区61例、柯城区9例。3月13日至19日12时,衢州累